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鲜族文化工作条例

时间:2024-07-23 11:48:52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137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鲜族文化工作条例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鲜族文化工作条例

1989年3月1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1989年7月23日吉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批准

根据1997年8月20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订〈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鲜族文化工作条例〉的决定》和1997年9月26日吉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的《关于批准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关于修订〈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鲜族文化工作条例〉的决定的决定》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及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自治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延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鲜族文化工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第三条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鲜族文化工作,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社会效益为最高标准,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第四条 自治州自治机关加强对朝鲜族文化工作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增强文化艺术事业的生机和活力,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传统、保护和整理民族文化遗产,繁荣和发展具有民族形式和特点的民族文化事业,为自治州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第五条 自治州自治机关努力增加对朝鲜族文化事业的投资,保障朝鲜族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
第六条 自治州自治机关保障朝鲜族公民进行文艺创作、演出、评论等文化活动的自由和权利。
第七条 自治州自治机关鼓励朝鲜族文化工作者学习和吸取汉族及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丰富和发展具有朝鲜族特色的文化艺术。
第二章 文学艺术创作和研究
第八条 自治州自治机关鼓励朝鲜族文学艺术工作者继承本民族的文化遗产,广采博纳,进行革新和创作,创作出反映社会主义时代精神,富有民族文化意识的小说、戏剧、诗歌、电影、电视、音乐、舞蹈、曲艺、美术等文学艺术作品。
第九条 自治州自治机关重视文艺创作,鼓励专业和业余作家从事文艺创作、文艺评论和作品翻译等工作。
第十条 自治州自治机关积极发展歌舞、话剧、舞剧、歌剧、唱剧、曲艺、管弦乐等艺术,满足朝鲜族公民多方面的文化艺术需求。
第十一条 自治州自治机关支持反映朝鲜族历史和现实生活的影视创作,促进自治州电影、电视事业的发展。
第十二条 自治州自治机关支持朝鲜族的书法、绘画、版画、雕塑、摄影、工艺美术等作品的创作活动。
第十三条 自治州自治机关充实和健全朝鲜族文学艺术研究机构,加强朝鲜族文化艺术研究事业,开展对朝鲜族文艺理论的研究,进行民族文化遗产的搜集、挖掘、整理、出版工作,开展对有代表性的朝鲜族文学艺术作品及代表人物的研讨活动;进行民族乐器的改革、试制和运用等工作。
第三章 出版、演出、广播、影视、展览
第十四条 自治州自治机关支持出版单位出版朝鲜文文艺图书,支持出版单位和群众文艺团体办好各种类型的文艺刊物,定期开展优秀作品评奖活动。
自治州自治机关对朝鲜文作品的稿酬实行优惠,鼓励作者努力提高朝鲜文作品的创作质量。
第十五条 自治州自治机关提倡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依法自主经营,对各种营业性演出实行节目自审制,其责任由演出单位或公民个人承担。
第十六条 自治州自治机关加强对影片的朝鲜语涂磁录音工作,为城乡朝鲜族观众服务。
自治州自治机关支持朝鲜族聚居的市(县)设立朝鲜族译制影片放映点,在朝鲜族聚居的乡镇和村屯安排朝鲜语解说专场,以提高放映效果。
第十七条 自治州自治机关保障广播电视部门办好朝鲜语节目,满足朝鲜族公民的需要。
第十八条 自治州自治机关支持书法、美术、摄影作品的展览活动。
第十九条 自治州自治机关依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加强对舞厅、录像厅、书市、文化室等文化市场和文化活动场所的管理,引导文化市场按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健康发展。
第四章 群众文化
第二十条 自治州自治机关加强对朝鲜族群众文化工作的领导,各级文化(艺术)馆、站组织指导朝鲜族的业余文化活动。
第二十一条 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鼓励业余文艺创作,定期举办各种类型的朝鲜族业余文艺汇演,活跃群众的文化生活。
第二十二条 自治州各市(县)、乡(镇)逐步建立不同规模的民俗娱乐中心,开展朝鲜族公民喜闻乐见的传统民俗娱乐活动。
第五章 图书、文物
第二十三条 自治州自治机关加强州、市(县)公共图书馆的建设,鼓励和支持朝鲜文藏书、资料建设,积极扩大朝鲜文图书的采编来源,增加朝鲜文图书比重和种类。
第二十四条 自治州自治机关鼓励企事业单位、乡镇、街道办好图书馆(室),提倡个体企业和个人经营图书馆(室)。
第二十五条 自治州自治机关积极支持少儿图书馆和阅览室工作,扩大朝鲜族少儿图书来源,增加少儿图书种类,开展有益的读书阅览活动,为开发少儿智力服务。
第二十六条 自治州自治机关加强对文物收藏、管理、保护工作的领导,重视对朝鲜族文物的研究工作,发挥文物部门在搜集、整理、研究历史文物,保护名胜古迹、珍贵文物工作中的职能作用。
第六章 文化艺术人才的培养
第二十七条 自治州自治机关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各种渠道,努力培养朝鲜族文化工作者和艺术人才。
自治州自治机关支持办好州内艺术院校,有计划地培养朝鲜族文化艺术创作人才、编导人才、表演人才和师资。
自治州自治机关逐步建立朝鲜族文化干部培训中心,有计划地培养朝鲜族文化事业管理人员,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管理技能。
第二十八条 自治州自治机关重视对幼儿、小学、中学艺术教学人员的培养和轮训工作,不断提高青少年文化艺术素养。
第二十九条 自治州自治机关鼓励州内文化艺术界积极开展同国内外文化艺术界的文化艺术交流和学术交流活动。根据实际需要并依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有计划地选派朝鲜族文化工作者到国内外文学艺术院校和文学艺术团体进修,考察;聘请国内外文学艺术专家、学者来自治州任职或讲学,推进民族文化事业不断发展。
第三十条 自治州自治机关提倡文化艺术团体或个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开办不同形式和规模的业余文学艺术学校或学习班。
第七章 文化工作的管理
第三十一条 自治州自治机关文化行政部门管理朝鲜族文化艺术工作,主要职责是:
(1)宣传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文化艺术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2)根据自治州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实际,制定朝鲜族文化艺术事业发展规划;
(3)调整和设置朝鲜族文化艺术事业团体;
(4)组织指导朝鲜族文化艺术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
(5)负责组织朝鲜族文化艺术从业人员的考核、晋升工作;
(6)组织指导朝鲜族民间文化和民俗娱乐活动的开展;
(7)依法加强和改善对文化市场的管理;
(8)会同有关部门做好文学艺术创作单位和群众文化团体的协调工作。
第三十二条 各市(县)文化行政部门统一管理本市(县)朝鲜族文化艺术事业。
第八章 奖励和处罚
第三十三条 自治州人民政府奖励和表彰对发展朝鲜族文化艺术事业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条例的单位和个人,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给予批评教育或处罚。

第九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自治州人民政府可根据本条例制定实施细则。
第三十五条 本条例解释权属于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三十六条 本条例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关于下达1995年度短期对外借款余额控制指标的通知

国家外汇管理局


关于下达1995年度短期对外借款余额控制指标的通知
国家外汇管理局



根据1995年国家利用外资政策,为有效控制我国外债规模,1995年度短期对外借款余额控制指标在1994年度总规模不增加的基础上进行结构调整,现将具体核定方案下达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为确保资金合理、高效使用,严格控制外债余额,请你们遵循以下原则:
一、根据国家金融体制改革“分业管理”的方针,短期外债指标的核定以外汇指定银行为主,专业银行地方分行对外短期借款余额控制指标纳入其总行余额控制指标之内。金融机构之间不得相互委托挪用短债指标。
二、短债指标项下的对外短期借款包括:短期国际商业贷款、境外存款、同业拆借、3个月以上的贸易项下短期融资。
三、境内机构在境外以发行短期CD(大额可转换存单)、CP(商业票据)等短期有价证券筹资须占用指标,同时还应按境外发债的有关规定逐笔报批。
四、加强对外筹资成本控制管理,对超出成本控制指标的对外借款,不予以外债登记。
五、对外所筹短债资金,主要用于贸易项下的流动资金需求和金融机构短期头寸周转,不得进行中长期投资、固定资产贷款以及投机性金融业务。
六、各单位应在每月初五个工作日内向我局外资司报短期外债资金使用情况总结及“短期外债使用情况报告表”。
七、下达短债指标为 万美元。



1995年4月3日

湖北省财政厅、湖北省税改办关于印发湖北省对农民补贴的财政资金发放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湖北省财政厅 湖北省税改办


省财政厅省税改办关于印发湖北省对农民补贴的财政资金发放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鄂财商发[2005]40号


各市、州、林区、县(市、区)财政局、税改办:

  现将《湖北省对农民补贴的财政资金发放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实行财政资金对农民直接补贴,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继农村税费改革后推出的又一项重要改革措施,对于保护农民利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财政部门和税改办要严格按照暂行办法规定,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各项对农民补贴的财政补贴资金及时足额落实到农户。

  附件:湖北省对农民补贴的财政资金发放管理暂行办法

  湖北省对农民补贴的财政资金发放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理顺财政对农民补贴资金发放工作,规范资金管理程序,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5]1号)、《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国家粮食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关于进一步完善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政策的意见》(财建[2005]59号)、《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印发水稻良种推广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农[2004]17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退耕还林粮食补助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04]34号)等文件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有关文件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对农民直接补贴的财政资金是指财政部门安排的发展粮食生产、扶持农民、解决农民生活困难的专项补助资金。

  第三条 对农民直接补贴的财政资金(以下简称涉农补助资金)实行“政府制定补贴政策、社会公示、主管部门监督审核、财政部门核拨资金、委托金融机构发放”的管理原则。

  第四条 对农民直接补贴的资金主要包括:

  (一)对种粮农民的粮食直接补贴资金。

  (二)对种粮农民的水稻良种补贴资金。

  (三)退耕还林粮食补助折现资金。

  (四)退耕还林生活补助。

  (五)库区口粮差价补助资金。

  (六)其他涉农补助资金。

  第五条 涉农补助资金的申报。涉农补助资金原则上由农民申报,乡镇政府组织农业、林业、水利、财政等相关部门对农民申报情况进行核实。不需要农民申报的,由村、乡镇(区、办事处)或具体组织办理单位代为如实填报。申报内容包括农民的姓名、身份证号码、居住地详细地址、申报补贴项目及数量、补贴金额等。乡镇财政所和县(市、区)财政局按照省财政厅、省税改办的统一要求,对审核后的农户基本情况实行微机管理。

  第六条 涉农补助资金的公示。乡镇政府对农户补贴项目的数量和金额核实后,农民对核实结果签字认可。为便于农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对乡镇政府核实后的农户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家庭人口、补贴项目、补贴数量、补贴标准、补贴金额),以村(组)为单位进行张榜公示,公示时间不得少于7天。县(市、区)、乡镇政府要设立举报电话,安排举报接待人员,及时调查和纠正公示期间群众举报的问题,将核查情况予以公布,并及时更改。

  第七条 涉农补助资金工作的职责分工:

  税改办负责统筹、协调涉农补助资金的落实工作,具体包括:协调财政部门有涉农补助资金职责任务处(科、股)的相关工作;制定、印刷和分发(《湖北省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监督卡》;牵头组织相关软件开发、培训和信息传输管理工作;负责与委托发放补贴资金的金融机构(以下简称代办机构)签订委托发放协议;协调、统一相关数据及口径;及时督促、检查各项涉农补助资金落实到户等工作。

  财政商贸处(科、股)根据有关政策规定,收集整理相关数据资料;负责制定对种粮农民粮食直接补贴、退耕还林粮食补助折现资金和库区口粮差价补助的具体操作办法,以及以上三项资金的筹集、审核、分配、拨付、专户管理和资金发放的监管等工作。

  财政农业处(科、股)根据有关政策规定,收集整理相关数据资料;负责制定对种粮农民的良种补贴和退耕还林现金补助的具体操作办法,以及以上两项资金的筹集、审核、分配、拨付、专户管理和资金发放的监管等工作。

  乡镇政府组织农业、林业、水利、财政等相关部门对农民直接补贴的基础数据资料进行申报、公示、审核等工作。

  乡镇财政所负责((湖北省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监督卡》填写发放工作;依据乡镇政府审核的农户的有关数据,进行微机录入、汇总、上报工作;负责涉农补助资金的储蓄存折或现金的发放工作。

  第八条 涉农补助资金的发放程序。乡镇政府按照本办法的要求组织申报、公示、审核后,由乡镇财政所汇总,并按补贴范围的职责分工,上报县(市、区)财政局相关科(股),县(市、区)财政局相关科(股)将汇总后的数据交县(市、区)税改办,税改办将审核后的数据协调一致后及时反馈给县(市、区)财政局商贸科(股)和农业科(股),并同时上报上级税改办。县(市、区)财政局商贸科(股)和农业科(股)收到税改办审查确认的有关数据后,提交代办机构,同时拨付资金。代办机构收到县(市,区)财政部门的资金后,在规定期限内按涉农补助资金发放清册将补贴资金存入“财政涉农补助资金活期储蓄存折”上;同时,向县(市、区、市直)财政局商贸科(股)和农业科(股)反馈资金存入情况,并将所有存折与乡镇财政所办理移交手续,并确保及时向农民兑付,方便农民取款。每年11月份前,代办机构要与县(市、区、市直)财政局商贸科(股)或农业科(股)办理资金的结算事宜。

  第九条 涉农补助资金按规定的标准和时间发放给农民,原则上实行“一折通”发放,委托农村信用合作社办理。离农村信用合作社较远、不方便农民取款的村,由财政所直接发放补贴现金,如果农民愿意发放存折,财政所也要发放存折。但是,无论以哪种方式发放,都必须由农民签收,不得由乡镇部门和村(组)集中代领转付,也不得抵扣任何款项。

  第十条 县(市、区)税改办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可与其他金融机构签订委托发放涉农补贴资金协议,并将有关情况报省税改办备案。

  第十一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会同省税改办负责解释。各市、县(市、区)财政局和税改办可以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比照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十二条 本办法从2005年开始执行。